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蜀道添翼”到“陆地飞行”——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50周年

体育正文 45 0

从“蜀道添翼”到“陆地飞行”——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50周年

从“蜀道添翼”到“陆地飞行”——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50周年

来源(láiyuán):6月30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 电气化铁路——现代化铁路运输(tiělùyùnshū)的重要标志,国家(guójiā)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体现。 1975年7月,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,新中国(zhōngguó)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诞生,拉开(lākāi)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序幕。 半个世纪过去,从手工架线到(dào)智能运维,从高原雪域到繁华都市,从艰难启程到领跑全球,中国铁路(tiělù)驶入了(le)崭新的发展轨道,一条条电气化“钢铁动脉”纵横神州大地。 截至2024年底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6.2万公里,其中电气化铁路超过(chāoguò)12万公里,电气化率达75.8%。这背后,凝结着无数(wúshù)建设者的(de)心血和智慧(zhìhuì),也书写着中国速度、中国质量和中国标准的崛起之路。 跨越(kuàyuè):电气化铁路迈向“中国智造” 成都平原,一座崭新的(de)现代化车站正在拔地而起。 曾经的(de)宝成铁路成都站,正在变身为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。 “我的父亲曾经奋战在宝成铁路电气化建设一线,如今我也成为电气化铁路(diànqìhuàtiělù)接触网施工的技术骨干,参与到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中。”中国(zhōngguó)中铁电气化局接触网工雷扬说(shuō)。 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(nányúshàngqīngtiān)!” 自古以来,蜀道都以其高峻险要、陡峭曲折而著称于世。在(zài)诸多文人墨客的(de)笔下,它都是(shì)艰难险阻、难以穿越的象征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(suízhe)宝成铁路的建成通车,终于结束了“百步九折萦岩”“不与秦塞通人烟”的历史。 2月17日,两名乘客在6064次列车上(shàng)整理(zhěnglǐ)蔬菜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邵瑞 摄 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十多万名建设者近六年的艰苦努力,宝成铁路终于在1958年1月全线通车。 1975年7月1日,打通秦岭天堑,宝成铁路首次实现四川(sìchuān)与(yǔ)西北地区(xīběidìqū)铁路电气化直通运输,列车运行时速由原来的平均20公里提升到50公里,显著提升“蜀道”通行能力。 铁路在延伸,科技在发展(fāzhǎn),在这些铁路建设中,都离不开(líbùkāi)电气化科技的强力支撑和电气化人的创新。 50年后,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正酣,将以350公里(gōnglǐ)的时速,成为(chéngwéi)我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沿江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。 随着高铁(gāotiě)不断提速,对铁路供电等系统技术标准体系也提出(tíchū)了更(gèng)高要求。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着眼于成渝中线高铁综合试验段,正在成体系开展时速400公里牵引(qiānyǐn)供电系统研究,不断推进智能装备、数字化(shùzìhuà)技术以及数据平台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,全力以赴打造智能高铁新标杆、世界高速铁路新标杆。 50年,时光流转,见证跨越(kuàyuè)。 50年间,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步履不停。1996年,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。进入21世纪,根据最新中长期(zhōngchángqī)铁路网规划(guīhuà),我国电气化铁路迎来发展高峰。2024年,杭温高铁、沪(hù)苏湖(sūhú)高铁、池黄高铁等一批新线建成投运。 “半个世纪深耕,我们已经形成(xíngchéng)了覆盖重载铁路、普速铁路、高速铁路、市域铁路的全制式电气化技术体系,见证了从‘中国制造(zhìzào)’到‘中国智造’的跨越。”中国中铁(zhōngtiě)电气化局集团总工程师林云志表示。 京沪高铁,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完全实现(shíxiàn)国产化的高铁,其枣庄至蚌埠间先导段曾经(céngjīng)见证过世界铁路运营试验(shìyàn)速度的最高纪录——时速486.1公里。 “该区段采用了我们自行研制的(de)铜铬锆合金接触线,在强度、导电性、耐磨性等(děng)方面全面超越传统材料,填补了我国(wǒguó)350公里(gōnglǐ)时速以上高铁接触网的技术空白,创造了486.1公里的世界最高运行速度。”林云志说。 该导线是目前全世界主要大规模应用于时速(shísù)350公里以上高铁接触网(jiēchùwǎng)系统(xìtǒng)的导线产品,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被誉为“接触网系统皇冠上的明珠”。 创新:树立电气化铁路(diànqìhuàtiělù)的“中国标准” “现代化铁路(tiělù)发展的关键是什么?答案在‘四电’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(yuànshì)卢春房曾表示(biǎoshì)。在现代化铁路发展中,牵引供电系统、通信信号、电力、电气化控制,统称“四电”,是高铁的动力源和神经中枢。 技术标准是现代铁路(tiělù)建设的根基。多年来,中国中铁(zhōngtiě)电气化局在牵引供电、接触网系统(xìtǒng)、智能装备等核心领域持续攻关,掌握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。 1月28日,在宝成铁路秦岭观音山车站,工作人员在站台引导列车通行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(bówén) 摄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(fāngmiàn),简统化接触网成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(zhīshíchǎnquán)的中国技术标准接触网。这种接触网,简言之,就是简单统一标准化的接触网产品(chǎnpǐn)。此前,我国接触网多采用德、法、日等多国多种制式,型式多样、种类庞杂。2015年国铁集团(jítuán)立项(lìxiàng)课题,中国铁设主持、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主要参与研制,新型简统化接触网系统(xìtǒng)应运而生。 较传统结构相比,简统化接触网腕臂零部件(língbùjiàn)在数量上减少39%、螺纹副减少57%、紧固力矩种类减少50%,而产品制造的稳定性、零部件集成度(jíchéngdù)却全面提高,在满足高铁供电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,接触网安装和维护效率提升(tíshēng)了(le)1/3,为统一全套标准装备(zhuāngbèi)、智能识别零部件故障提供了基础保障。 与此同时,接触网施工装备的(de)国产化水平(shuǐpíng)也在不断提升。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技术(jìshù)人员持续攻关下,我国自主研制的恒张力放线车整车系统全面国产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。 “恒张力放线车架设的接触线每米平直度(dù)精度整体控制在(zài)0.05毫米以内,精度高于0.1毫米这个时速350公里高铁接触网平直度验收标准,可谓最‘精’的接触网施工装备。”林云志(línyúnzhì)说。 在运维方面,中国中铁(zhōngtiě)电气化局建设了(le)智慧运维大数据平台,依托5G、大数据、图像识别等技术,打造了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,可实现零部件松动、缺失等1300多类接触网(jiēchùwǎng)隐患的智能识别和预警,分析效率提升20倍以上(yǐshàng),大幅提升高铁安全保障能力。 引领(yǐnlǐng):电气化铁路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,不仅体现在(zài)速度(sùdù)和规模的跃升,更在于其对复杂环境的强大(qiángdà)适应力。在高寒、高温、高湿、高海拔等多种极端自然条件下,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实现了从容应对。 高寒(gāohán):世界(shìjiè)首条高寒高铁——哈大高铁顺利运营,填补了严寒地区高铁施工(shīgōng)与维护的多项技术空白。在施工过程中,一系列专用测量设备和施工工艺相继问世,为极端环境电气化提供了技术保障。 高温高湿:地处热(rè)带沿海的雅万高铁是东南亚(dōngnányà)第一条高铁,所处环境又热又湿。雅万高铁采用的接触网系统装备,是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自主(zìzhǔ)生产的简统化接触网装备。 以防腐(fángfǔ)涂层为例,建设者对接触网支柱表面进行了镀锌防腐处理,喷涂了金属氟碳漆,喷涂厚度280微米,是国内(guónèi)普速铁路喷涂厚度的3倍以上,达到最高防腐等级标准要求,有效(yǒuxiào)提高了防腐性能。 高海拔:拉林铁路地处世界屋脊,是世界海拔最高(zuìgāo)的(de)电气化铁路。它穿行于雪域高原,最高海拔达3650米,对施工和运维提出极高要求。中国(zhōngguó)中铁电气化局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技术措施,包括高原适应设备、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等(děng),实现高原复杂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。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(zài)拉林铁路林芝段境内(4月(yuè)2日摄(shè))。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鉴于此,全线牵引变电所配电装置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,累计节约土地(tǔdì)资源21600平方米,保护了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。全线牵引变电所采用无人(wúrén)值守加远动控制系统,远在2300公里以外的西宁(xīníng)的工作人员,动动手指便可完成工作任务。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还制定了许多针对高原建设(jiànshè)的(de)保障措施:研制了微型升降作业梯车,实现随时移动(yídòng)和升降两项功能,满足单线隧道现场交叉作业需求;研制了便携式化学锚栓辅助定位装置,使精准率和安装成功率提高一倍以上;研制了便携式挂梯(guàtī),在桥梁区段可以自由滑动,便于人员(rényuán)上下桥墩作业。 不仅如此(bùjǐnrúcǐ),从(cóng)山区高铁贵南高铁到戈壁沙漠铁路格库铁路,再到大风沙铁路兰新高铁,中国电气化铁路正以覆盖全(quán)地形、全气候、全场景的能力,不断积累复杂环境下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实践经验。 50年间,从跨越“蜀道难”到打造“时空(shíkōng)快线(kuàixiàn)”,中国电气化铁路(tiělù)不仅加速了人流物流的畅通(chàngtōng),也托举起国家现代化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50年接续奋斗,一代代电气化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绘就纵横中华大地的铁路网络,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断向前奔跑的中国。
从“蜀道添翼”到“陆地飞行”——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50周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